首页 科技新闻网 重庆:中稻—再生稻示范片两季亩产上千公斤 新技术4年推广144万亩

重庆:中稻—再生稻示范片两季亩产上千公斤 新技术4年推广144万亩

更新时间:2023-11-10 分类:科技新闻网

  新华社重庆10月25日电 题:重庆:中稻—再生稻示范片两季亩产上千公斤 新技术4年推广144万亩

  新华社记者李松

  10月下旬,在重庆永川区来苏镇,由重庆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牵头实施的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田间满是金黄的稻谷,一台台收割机穿梭不停,水稻收割、脱粒、装车……一派农忙景象。

  专家对这个示范片现场实收测产显示,再生稻平均亩产达到324.1公斤,再加上8月中旬对同一示范片中稻实测的平均亩产711.8公斤,这片稻田的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达到了1035.9公斤,实现了“吨粮田”的产量目标。

  再生稻是在光热资源适宜区域,利用头季水稻收割后的稻桩,再次萌发生长的水稻,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等种植优势。包括永川在内的渝西浅丘平坝地区,是西南中稻—再生稻的重要产区,大力推进再生稻种植,有助于粮食稳产保供。

时事要闻网

  在重庆,不少农民曾有蓄留再生稻的习惯。但近些年随着水稻机收的普及应用,收割机在作业时会大面积碾压稻桩,损伤休眠芽,导致再生稻产量严重下降,影响了农民蓄留再生稻的积极性。

  由重庆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牵头研发的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优质丰产技术,从农机、农艺融合的角度,解决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再生稻稳产高产,在重庆最近4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44万亩。

  “水稻科研就是要解决农民生产的实际需求。”重庆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姚雄说,“我们研发、推广的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优质丰产技术为什么受种粮农民的欢迎?关键就是这项创新技术实现了再生稻种植农机、农艺等相关要求的集成运用,中稻机插和机收的作业带宽、作业方向尽可能一致,从而减少了中稻收割机对稻桩的碾压比例,尽量保证再生稻产量。” 赣州资讯网

  “过去农民种植水稻,对行距和株距不是太在意,没有考虑与机收作业的配套。”重庆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博士张巫军说,“为了减少收割机对稻桩的碾压,我们在栽种环节就要求农户提高机插秧作业规范程度,尽量匹配收割机的田间作业。”

  同时,作为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优质丰产技术的品种支撑,科研人员还通过10多年的育种攻关,培育出了生育期适中、再生力强的新品种,实现了中稻—再生稻的量质协同提升。“通过长期的试验研究,我们还发现在中稻齐穗后7天左右,每亩施8公斤至10公斤的尿素作为粒芽肥,既可以促进中稻结实,又可以促进茎秆上的腋芽萌发,从而确保再生稻足穗大穗,高产稳产。”张巫军说。

福建新闻网

  对农业科研创新的效果,种粮农民有直接的体会。永川区来苏镇种粮大户喻华今年种植了280多亩中稻—再生稻,他告诉记者,过去觉得再生稻产量低,种起来不划算。现在有了技术支撑,再生稻亩产平均能达到300公斤左右,而且因为米质好、口感好,种粮有效益,当然愿意种了。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魏梦佳)25日下午,清华大学物理系三楼楼道被挤得水泄不通,师生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的到来。 刚刚
admin 2023-11-10
新华社伦敦10月26日电(记者郭爽)英国首相苏纳克26日就应对人工智能有关风险的责任发表演讲,并宣布将在英国成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 苏纳克当天在英国皇家学会演讲时表示,人工智能
admin 2023-11-10
新华社伦敦9月28日电(记者郭爽)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7日宣布,科研人员观测到了反氢原子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这是人类首次直接观测到反物质在地球引力作用下与普通物质拥有同样的表现
admin 2023-11-10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记者王立彬)随着海洋强国建设步伐稳步推进,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日益深入,提供的国际海洋公共产品越来越多。 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通过积极参与联
admin 2023-11-10
新华社耶路撒冷10月5日电(记者王卓伦)以色列理工学院近日发布公报说,其研究人员领衔的一个国际团队发现,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有毒蛋白质的积累与蛋白质清除机制失效有关
admin 2023-11-10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英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一种特定的基因突变可助推肺炎链球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新发现有望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预测和
admin 2023-11-10